返回
我的 武汉
首页 分享 收藏 预约报名 拨打电话

中南民族大学

2015-03-26 15:35:36 195
课程详情

院系介绍

 管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致力于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有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较强实践能力的管理专门人才。管理学院现开设有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8个本科专业,现有企业管理、旅游管理等2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MBA)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这些专业与国内兄弟院校同期设立,在民委系统院校中也是开办最早的。

旅游管理专业获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立项,工商管理与会计学均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

学院现设置有武汉光谷清洁生产中心、企业管理研究所、管理信息工程研究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所、区域市场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另有2个校级学术团队。1个省级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学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5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编著(含教材) 2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10余项。

管理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300余人,在校硕士研究生90余人。管理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培养,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立了中南民大国际旅行社、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长阳等20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向学生免费开放学院实验室。学院依托专业,以各种社团、协会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大型比赛活动。2001级工商管理专业在2004年国家民委英语考试抽查中,获得全民委系统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第一名。

管理学院的同学在各项文体和科研创新活动中屡获佳绩,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湖北省一等奖、二等奖多项。学院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历届毕业生在商、学、政界做出了可喜成绩,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学院连续几年在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被评为中南民族大学就业先进单位。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08年3月4日,经中南民族大学校党委常委会批准,文学院正式更名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建校之初的文化班,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1956年设语文师范专修科,1958年秋创办中文系,1965年受“文化大革命”影响停办,1981年学校重建后恢复,设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95年增设了新闻学专业。1998年随着学校新的专业调整,在原中文系的基础上,吸纳原美术系的艺术设计专科专业、民族学系的广告学专科专业,1999年1月整合组建成文学院。2004年,艺术设计专业独立成为美术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科专业涉及文学、新闻传播学两大门类。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校级品牌专业)、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对外汉语教学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460余人;拥有文艺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新闻传播学、民俗学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113人。学院设有文艺理论、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及外国文学、语言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广告设计、大学语文等10个教研室。另有女书文化研究中心、古典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机构。学院配有资料室1个,藏书2万余册。建有新闻广告综合实验室和摄影实验室,其中新闻广告综合实验室为我校文科最大的实验室。配有40套先进的非线性编辑系统、30套方正报刊编辑系统及三维虚拟演播室等。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现有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6人。教师队伍中,校首席教授1人,省级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2人,省管专家2人,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带头人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博士及在读博士23人,博士后2人。学院还聘请了曾繁仁、王先霈、曹顺庆、玛拉沁夫、李传锋、阿来、李鸿然、江作苏、张泽勇、罗以澄、张金海等知名学者、作家为客座教授。已故著名语言学家、中国音韵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前中南民族学院副院长严学宭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著名《左传》语言研究专家、《汉语大字典》编委陈克炯教授,曾任中文系副主任。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能力突出。曾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并在东方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4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校级科研课题15项,各类科研成果20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成果奖、图书奖。学院拥有《中国文学史》和《古代汉语》两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新闻学概论》和《广告学概论》两门校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