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 长春
首页 分享 收藏 预约报名 拨打电话

东北师范大学自考专业--义务教育(独立本科)

2015-02-06 21:27:34 89
课程详情

一、指导思想

为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力求把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与教学技能培养紧密结合,在提升学历水平的同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二、专业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和造就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需要,从事农村小学、初中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专业人才。

本专业要求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改革发展道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掌握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懂得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品质和文化修养,掌握从事义务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的专门科学知识,能够胜任义务教育某一方面教育教学岗位工作,初步具备相关教育理论研究能力。

三、学历层次与规格

本专业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相应专业的水平要求相一致;同时根据义务教育的要求和农村教育教学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实用性。在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综合素质开发与教育教学实践训练。

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课程的合格成绩,学分总数不少于70学分,毕业论文达到规定要求,思想品德经鉴定合格者,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院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9287 NTET(中级) 6
4 09288 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6
5 09289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6
6 09336 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实践) 7
7 09337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7
8 00015 英语(二) 14 选考课
9 09338 课程设计与评价 5
10 09339 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5
11 00458 中小学教育管理 4
12 00456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 4
13 09290 初中语文学科基础 6 初中语文方向
14 09291 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 5
15 09292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反思 5
16 09293 初中数学学科基础 6 初中数学方向
17 09294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 5
18 09295 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与反思 5
19 09296 初中英语学科基础 6 初中英语方向
20 09297 初中英语课程与教学 5
21 09298 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与反思 5
22 00464 中外教育简史 6 小学教育方向
23 00465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4
24 09335 义务教育班级管理 6
25 09277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展 6 B类考生须加考
26 00407 小学教育心理学 5
27 06999 毕业论文 0
总 学 分 70


说明:

1、报考类别:

A类考生:教育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可直接报考本专业(不考加考课)。

B类考生:非教育类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义务“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和“小学教育心理学”两门课程。

2、选考课程说明:

选考英语(二)者,须在其它选考课中再选考一门,不考英语(二)者须考完其余四门课程。英语方向的考生必须选考英语(二)

五、课程说明(部分)

1、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导论

本课程要在专科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了解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重点;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熟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一般方法,学会理解和分享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以课程学习为主的各种机会积累自身专业发展的经验,能够自主地确定与实施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并在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合作交流与自我反思的结合中提升个人的教师专业素质,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育智慧。

2、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分析中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认知与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基本内涵及相关理论,说明了“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注重教学效益、强调教学的反思与创新等基本理论观点以及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研究并理解学生、明晰目标与组织内容、提供多样的学习机会、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等多种“有效教学”的策略与原则,并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与方法。

3、初中各科学科基础(按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分别设课)

本课程依据初中课程计划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介绍有关学科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并进行相应的学科专业能力训练。

具体内容与学习方式由本课程的考试大纲及自学教材规定。

4、中学各科课程与教学(按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分别设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各学科课程与教学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初中课程某一学科的性质、特点及该学科在初中课程地位的说明,该学科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要求、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课程资源开发与教材选编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课程实施与教学的策略要求及基本程序、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指导的方式与方法、教学评价的标准与策略、该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策略,等等。

具体内容及学习方式由本课程的考试大纲及自学教材规定。

5、初中各科教学实践与反思(按初中课程计划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历史与社会、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艺术等学科分别设课)

本课程旨在引导考生在学习《初中各科学科基础》和《中学各科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上,能够依据新课程的要求组织专题研究,引导考生通过教学实践、校本研修和教学反思,明了本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与过程,帮助他们形成专业发展意识,在总结与提升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水平与专业能力。

6、中外教育简史(课程说明略)

7、义务教育班级管理

本课程主要介绍义务教育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式方法,指导考生参与指导中小学生学习、管理班级和组织班级活动,使他们了解义务教育班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获得与学生直接交往的体验,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学会引导中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形成集体观念。

8、课程与教学案例评析

本课程是本专业独立本科段的教育实践课。其任务主要是引导考生应用所学理论观察、分析其身边所发生的各种课程与教学案例,以拓展其视野、提高其认识、发展其能力,特别是能掌握科学的课程评价理论与方法、具有正确的课程评价观点。

9、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

本课程是指导中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教育实践课。其任务在于引导考生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程序与义务教育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要求,以提高考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自觉性与积极性,形成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能力。

10、课程设计与评价

本课程主要介绍课程设计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使考生了解活动课程开发的知识,学会开发校本课程及设计、指导课外、校外活动;了解课程评价特别是课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学会通过评价改进教学与促进学生学习。

11、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以及农村学生品德形成的特点,帮助考生了解中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认识中学生交往的特点、理解同伴交往对中学生发展的影响,并说明了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2、中小学教育管理(课程说明略)

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中小学管理的一般规律,使考生能够按照反映中小学管理规律的原则、原理管理学校。

13、义务教育比较研究

本课程选择有可比性的国家和有针对性的义务教育问题,以专题形式进行比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义务教育的国际法律,区域、国家义务教育法律、法规,义务教育年限及变化规律,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巩固率,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与保障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共性问题、可借鉴经验与改革发展方向等,以增强考生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实践自觉性。